看似“曲高和寡”的無人機,各方都想成為“領頭羊”,還應如何探索
【EFEC導讀】在無人機領域的布局,各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通過加碼科技投入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以在市場占據或穩固自己的“江湖一席之地”。那么無人機領域的加碼投入究竟能否借此開啟一個全新的配送時代?

1月8日,京東物流在四川廣安營業部的無人機常態化運營正式開啟,這是西南首個無人機配送的常態化運營試點。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京東物流在廣安同時開通了三條線路的無人機飛行路線,“過去由于地勢限制等原因,有時直線距離很近的配送站,需要快遞員花費半天時間才能夠把貨物送達。無人機則能夠大大降低這部分的配送成本,保障配送安全,進而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
2019年開年就在無人機方面動作頻頻的遠不止京東。
1月3日,順豐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通過議案,同意公司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順豐泰森)及SF Holding Investment Limite在境內外發行不超過等值人民幣160億元(含160億元)債務融資產品。據消息顯示,有近4億元將用于布局無人機、智慧地圖等領域。
1月9日在廣州保利博覽館舉行的2019微信公開課上,作為騰訊智慧零售合作伙伴,永輝云創聯合億航智能攜2款物流無人機,展示了空中物流配送解決方案。
在無人機領域的布局,各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歸根結底,應該還是通過加碼科技投入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以在市場占據或穩固自己的“江湖一席之地”。那么無人機領域的加碼投入究竟能否借此開啟一個全新的配送時代?看似“曲高和寡”的無人機,各方要想成為領域內的“領頭羊”,還應該做出哪些有益的嘗試及探索?
運營規模化“道阻且長”
以順豐無人機領域的布局為例。2018年3 月 27 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江西豐羽順途科技有限公司榮獲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頒發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成為國內首家獲得運營許可的無人機企業。根據規定,順豐物流無人機可在全國批準的空域內、合規的運行規范下,進行商業化運營。
但有證可行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據資料顯示,民航局規定了飛機起飛重量大于116公斤的話,需進行適航認證,目前無人機的適航認證還沒有相關標準。不難看出,這張飛行許可證目前還是在試行階段,尚存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拿承運重量規范來說就直接影響到其配送方式的多樣化,因此要想形成規模化的商業運營,順豐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的,其他物流企業也如是。
技術成熟化“困難重重”
近年來無論是無人技術還是其他物流科技的高速發展,物流行業有目共睹。但回歸現實,我們可知的絕大部分無人機依舊處于飛行測試階段,在技術方面,無人機自身還是有許多難以突破的問題。比如電池續航時間、荷載能力等等。許多企業對于物流科技的投入成本過大,特別是無人機領域,技術又難在短時間有所突破,加之無人機的適用受限于許多外部因素,其中包括天氣因素、地勢地形、空域環境等,其成熟化還有待行業及企業開發。
場景適用化“最難突破”
先來看兩條近期新聞。
新聞1
英國倫敦希斯羅機場1月9日稱,此前受無人機干擾而一度停滯的機場業務已恢復正常。目前,英國軍方和警方均已介入調查該起無人機干擾事件,機場方面也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
當地時間1月8日下午,倫敦希斯羅機場附近發現一架可疑無人機,隨后機場飛機起降被迫暫停約1小時。這是倫敦機場近1個月以來第二次受到無人機的干擾。去年12月19日,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因發現空管區內有無人機飛行而停航超過36小時,造成數萬名旅客滯留。
新聞2
《華爾街日報》報道了澳大利亞鄉鎮Bonython居民的投訴。從谷歌剝離的無人機送貨公司Wing在那里開設了門店。Wing正使用無人機進行測試,配送日常生活必需品,如食品雜貨、硬件和非處方藥。鎮上的人們把Wing 送貨無人機的聲音比作“鏈鋸爆炸”,導致一些居民在戶外呆的時間更少,以及人們的嚴重焦慮。
從上述新聞我們可以看出,無人機落地試用也引起來了部分“反感”。無人機在大城市的飛行配送也阻力重重,加之城市的快遞數量與日俱增,對于無人機配送的需求勢必會增大,雙方矛盾下,無人機的運用場景還是大大受限的。但試想,無法于城市應用,只完成特殊環境下的配送場景落地,想借此實現規模化生產、大批量落地、商業盈利、配送結構調整的物流企業可要好好想一想了。
實際“困難重重”,卻依舊受到物流企業青睞的無人機,未來市場前景還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認為,無人機配送,是通往下一個物流配送時代的入場券,這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趨勢。
目前,國內頭部物流企業,除了順豐、京東之外,菜鳥、美團也紛紛加碼投入、發力布局、搶占無人機市場高地,這一領域的競爭也會愈演愈烈,那究竟各方應憑何殺出重圍,成為無人機領域的霸主呢?
拼技術
當前各家物流企業在物流無人機的布局總體來看并無過大差異,關鍵比拼的還是無人機研發的技術。無人機技術受限于外部、內部兩個條件,所以既要維持無人機自身的續航、荷載能力,同時將人工智能技術等運用使其更加穩定,又要考慮到適用外部條件的硬件、技術調整。越來越多的新型科技出現,如北斗衛星定位系統、5G時代的來臨,對于無人機領域無疑注入了強勁支撐也為其穩定運行、高效配送提供了又一層保障。技術是硬道理,畢竟物流科技還是要拿“內功”說話。
搶場景
無人機在大城市的運用還受到多方限制,但農村應用場景的落地還是有較大發展空間,尤其是同鎮物流。一個方面是農村各地地理環境的特殊性,物流無人機分攤下來的平均成本遠低于現在人力成本+油耗成本;另一方面是國家政策對于農村地區的監控少。因此,各方發力的重點或將是農村配送市場,搶占其潛在市場的巨大用戶。
點對點
建立點對點的直送網絡,減少無人機的轉運次數從而降低成本或許是無人機發展瓶頸的一個突破口。雖說無人機未來前景可期,但對于無人機的資金投入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畢竟各個方面都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因此,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如何降低無人機的投入成本以及找到盈利的方向是目前面臨的難題之一。企業通過與當地政府合作,采取優惠策略來吸引政府關于直送點基礎設施的建立,相對于競爭對手來說能讓無人機更有機會減少無人機的轉運次數,從而減少成本,為后續發展“松一口氣”。
多方支持
無人機從生產研發到最終落地適用,都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包括國家政策、民意、環境、秩序等等,新生事物的出現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社會多方予以支撐與寬容,才能將其發展送上一個嶄新的高度。企業也應征求社會各方意見,讓無人機發展之路,更和諧,更具價值。
物流無人機的應用不僅僅是物流行業內的大變革,其更是推動第四次零售革命到來的動力之一,無人機的投入使用也將為用戶帶來更便捷、高效、良好的收貨體驗。對于許多物流企業來說,物流無人機是其甩開對手的機會,但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就要看其“功力”。
上一篇:布局電商、科技等“外行”,順豐、三通一達、優速“不務正業”了?
下一篇:匯豐銀行:去年用區塊鏈技術結算2500億美元外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