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中國To B該怎么贏?
【EFEC導讀】只有中國的芯片產業和相關企業的不斷發展,才能不斷為5G提供足夠硬件技術支持,防止發展“受制于人”的局面再次發生。

3天2000萬觀看數,北京郵電學生在校園內測試 5G 網絡的視頻,瞬間火了。
在感慨5G提供的低延遲、高帶寬之際,視頻的后段,何同學不禁發問:5G究竟能給我們帶來哪些變革?
實際上,何同學也并未直接給觀眾答案,他找出了若干年前4G還未普及時,網絡上關于4G的種種討論、猜疑,并和今天做了對比。
如今4G帶來的實際變革,遠遠超過了當年人們的展望和設想,這樣的對比,也讓更多的人從生產力及科技變革角度,開始深刻思考5G可能帶來的更多潛在影響了。
今年將會是是5G商用的元年,就像上面提到的,受眾和C端用戶的感知會更多停留在使用感受層面,對他感興趣的不少,但是深入認知的卻不多。
而作為具備深厚行業特性,并被一般大眾很難深入接觸理解的ToB相關行業,5G時代的全面到來,又會掀起怎樣的一股風浪?
而民族和大國在世界舞臺上角力,肩負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中國ToB企業在5G技術加持下,下一輪又該怎么贏?
帶著疑問,我們一起來探討!
1.成熟技術的商用會帶來新風口
眾所周知,2000年之后,推動社會增長資本增值的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基本是圍繞互聯網及相關信息技術的成熟落地,來實現的。
第一波紅利釋放,通過PC及有線的方式,接入互聯網,產生商業的價值。
第二波,則伴隨4G技術的成熟,通過包括手機在內的各種移動終端,通過無線方式,將個人及商業接入了互聯網,并展現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商業價值。
應用的角度考慮,5G技術的落地商用,能夠實現更多設備和終端的低成本接入,能夠提供更快速敏捷低延遲的無線帶寬信息傳輸通訊體驗,這兩點革命性的進步已經夠讓人遐想了。
受制于原有的技術瓶頸,工業物聯網、企業云服務、產業互聯網等依賴高帶寬低延遲的無線通訊技術的To B業務模式,一直推進起來不瘟不火。
一些有前瞻性的廠商和To B公司,在面臨5G技術成熟落地和商用下的背景,已經蠢蠢欲動,或者早早布局了。
而接下來的數年間,越來越多的數字化場景將要被解鎖,他們帶來的延伸服務,將會成為ToB服務的全新價值體現。
比如醫療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可以提供遠程問診、診斷輔助等相關服務,農業領域的互聯網,可以提供作物生產遠程管控等相關服務,工業領域的互聯網,可以提供生產設備遠程監控運維和升級等相關服務。
當然,車聯網和自動駕駛,也將迎來行業爆發期。
2.5G的推廣不能依靠運營商唱獨角戲
5G的基礎設施的普及,需要巨大的資金及設備的投入。
如果你關注國家設施及基建投入,你會發現這兩年所謂包含5G在內的“新基建”占比越來越大。
即使這樣,傳統的通訊運營商,也可能不堪負擔如此巨大的包含基站在內的基礎設施投入。
所以除了運營商,市政部門、電力部門、企業、融資租賃、金融機構等更多角色,也跑步加入5G生態的建設,更多社會及商業化資源,源源不斷投入。
這樣的合作模式,一方面減輕了運營商的負擔,也為各行各業能夠互聯互通,打下了合作層和生產資料共享的價值基礎。
以往的企業,或者供應鏈之間,無論是通過金融、技術,還是平臺,在業務整合及協同方面很難真正協作,歷史的原因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重復的投資和市場的競爭,反而浪費了很多的社會資源。
借助5G基礎設施的投資和推廣,越來越多的企業、ToB服務商、基礎設施運營商等,將在底層上形成新的利益同盟,打破之前格局上割裂的局面,形成新的商業價值體系模式。
到時候,無論是金融、貿易,還是研發、設計,全新的產業生態鏈條將會重塑,企業合作模式將會,只有抓住這波機遇已經開布局的To B廠商,才能在接下來分享源源不斷的行業紅利。
3.未來國家實力的根據地
“5G競賽已經開始,這一仗美國必須贏!”就連特朗普,都在白宮如此強硬的對外喊話。
包括動用國家意志層面對華為等企業的打壓,也反應了全球政商界精英,無一例外表現出在搶占這一波科技紅利賽道中的分毫必爭。
回顧歷史,進入新千年,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最核心的動力來源,無外乎中國和美國。
而對于中國來說,果斷抓住了這波“人口紅利”和“互聯網紅利”,尤其是4G帶來的移動互聯紅利,實現了國家層面的一些列彎道超車。
通訊是一種連接技術,而專利又成為了商業業績的護城河,以華為為代表的一些列高新技術公司,在5G方面的技術和專利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
在有線及1G和2G的時代,中國始終是跟跑角色,在3G上我們有了自己的創新和標準,在接下來的移動互聯網爆發前,我們也終于在4G領域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同樣5G技術的持續進步,也能賦能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并可以實現這些技術應用的進一步深度融合。
同樣,作為國家實力競爭的另一個重要賽道-芯片行業,5G的推進也成為了推動這個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有力抓手。
只有中國的芯片產業和相關企業的不斷發展,才能不斷為5G提供足夠硬件技術支持,防止發展“受制于人”的局面再次發生。
在這一點上,開始奔跑在5G賽道上的中國To B企業,將肩負更重大的歷史和民族責任。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上一篇:供應鏈金融風控難?已有大中小行、信托機構重建鏈內融資閉環
下一篇:快遞業風起云涌,中小快企路在何方?